電廠發電機組油系統清洗
電廠發電機組油系統清洗一、清洗范圍 主油箱,潤滑油進、回油管(包括各支管),冷油器,主油泵進、回油管。二、清洗路線主油箱→清洗循環泵→冷油器→進、回油母管,即連接成封閉循環清洗系統,主油箱作為原料投入口。三、清洗技術措施概述清洗按如下的步驟進行:排油、循環通路試壓、水力沖洗、除油污清洗、水沖洗、壓縮空氣吹掃沖洗油置換、沖洗油樣分析1、排油:確保清洗前油系統無殘余油2、循環通路試壓:目的:完成循環系
電廠發電機組油系統清洗一、清洗范圍 主油箱,潤滑油進、回油管(包括各支管),冷油器,主油泵進、回油管。二、清洗路線主油箱→清洗循環泵→冷油器→進、回油母管,即連接成封閉循環清洗系統,主油箱作為原料投入口。三、清洗技術措施概述清洗按如下的步驟進行:排油、循環通路試壓、水力沖洗、除油污清洗、水沖洗、壓縮空氣吹掃沖洗油置換、沖洗油樣分析1、排油:確保清洗前油系統無殘余油2、循環通路試壓:目的:完成循環系
電廠發電機組油系統清洗
一、清洗范圍
主油箱,潤滑油進、回油管(包括各支管),冷油器,主油泵進、回油管。
二、清洗路線
主油箱→清洗循環泵→冷油器→進、回油母管,
即連接成封閉循環清洗系統,主油箱作為原料投入口。
三、清洗技術措施概述
清洗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排油、循環通路試壓、水力沖洗、除油污清洗、水沖洗、壓縮空氣吹掃沖洗油置換、沖洗油樣分析
1、排油:確保清洗前油系統無殘余油
2、循環通路試壓:
目的:完成循環系統
工藝條件:常溫
3、水力沖洗:
目的:除去系統中的殘油、脫落的金屬氧化物及其它疏松污垢。
工藝條件:常溫或加熱(隨氣溫而定)
4、除油污清洗:
目的: 將系統內的殘油、油泥充分分解、將粘附牢固的油泥盡可能從系統內壁脫落下來,并隨清洗液循環流出。
操作步驟:排盡系統水洗殘液后,隨即系統加水至控制液位,加入藥劑進行強制循環。
工藝條件:常溫。
5、除油污清洗后的水沖洗:
目的:除去系統內殘存的清洗液及脫落的污垢雜質。
操作步驟:排除清洗液,用大量水沖洗,并定期排污,當排水PH值接近7時,用視覺觀察沖洗水至透明無微粒,水沖洗步驟即告結束。
工藝條件:常溫PH值7左右。
6、壓縮空氣吹掃:(此項工藝根據現場條件而定)
目的:將系統內殘留的水盡可能地排除。
7、沖洗油置換:
目的: 置換掉系統內所有與系統潤滑油不相容的殘留物。
工藝條件:油沖洗和系統潤滑油運行條件循環。
8、沖洗油樣分析: 對沖洗油樣進行常規分析,目的是確保系統內無殘留清洗液。
9、拆除臨時系統,恢復原系統。
四、清洗前的準備
1、人員、設備、材料到達現場。
2、施工人員安全培訓。
3、熟悉現場工作環境,確定工作區域。
4、進行技術、安全交底。
5、現場確定水源、電源。
五、清洗工藝
1、排油:用泵將油箱及冷油器中的油打入儲油罐,殘油通過排油閥放入油桶,確保清洗前油系統無殘余油。
2、注水和查漏:將油箱注除鹽水直到整個系統充滿水且油泵運行時不打空氣略有余為止,記下水容積V,啟動油泵循環找系統無循環死角和不漏,調節門調節靈活時即可放水。
3、水沖洗:往油箱注入V容積除鹽水沖洗整個油系統直到水較清澈透明為止。
4、投料清洗:清澈較為透明、溫度為30—40℃的V容積水在泵循環正常時加入按一定比例配備的以乳化劑、防銹添加劑等為主要成份的高效清洗原料。循環48—60小時,中途在24小時后抽樣直觀檢查油管清洗效果。清洗合格后即可全部排放。不合格則繼續清洗,其間每隔1小時一次檢查直至合格。
5、水沖洗:清洗液排放過后,注除鹽水并啟動泵循環沖洗整個系統直至出水無清洗劑殘液,泡沫較少,PH合格為止,然后打開有關排氣門沖洗死角,排水至空。
6、油沖洗:水放完后,將儲油缸的油送回油箱后啟動泵循環2—4小時。對油質進行常規分析檢查。
7、拆除臨時系統,然后恢復系統。
六、清洗效果的評定
1、檢查有關管道油箱等系統應無油污, 無二次銹蝕產物。
2、循環過濾后的透平油經分析后應符合運行汽輪機油的油質標準(清洗前后油質理化指標數據基本一致。